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信仰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信仰. Show all posts

Thursday, February 14, 2008

爭競

今天是年初八,仍是中學生放假的日子,上午,我在公共屋村的麥當奴吃早餐看報紙時,主給我看見這樣的一幕;左邊遠處有5男3女的青年人圍成一桌,在高談闊論(魚、蝦、蟹),邊笑邊玩已覺無聊,其中幾人就出外熱身及「打邊爐」,餘下的就安靜的訓,像我青年無知時一樣;這時,在我右邊出就出現了2男3女的青年人,拿著食物圍成一桌,邊笑邊玩用英語高談闊論(練習)他們的英語會話課。



同樣的空間卻有一個極大的對比,同樣是放假的日子,同樣是青年男女,同樣地邊笑邊玩,竟會令人有不同的感受;原來同樣的場合與情境,因為內容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反差。



聖經教導我們要脫離卑賤的事、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在主裡的自由就是這個意思,您有自由選擇地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同聚集,也可以選擇卑賤的私慾。(提後2:21-22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)



在未得這全備的救恩前,我們都沒有能力去選擇那上好的,只能隨從自己的私慾,欲脫離、卻無從。現今,我們已得這厚恩就能靠祂選擇那上好的福份,與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聚集,一同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這不是說我們能作什麼,而是倚靠那加給我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。


除了與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聚集,一同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之外,保羅下面還有這話(提後2:23-26 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,總要棄絕,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。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,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,善於教導,存心忍耐,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;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,可以明白真道,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,可以醒悟,脫離他的網羅。)


不可爭競,這是與誰爭競?爭競是有對手的,對手是那抵擋神話語的人;爭競是有內容的,內容是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;這些事總要棄絕,棄絕的方法是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神話語的人。這不是棄絕人,乃是棄絕魔鬼,並希望能挽回這被魔鬼所擄去弟兄。

Monday, February 11, 2008

由 edison chen (陳冠希) 說起


多得「奇拿」將「器官陳」的私人珍藏與網民享(不另收費),更令農曆新年幾天的報紙加紙加黑封條(農曆新年一般是少人買報紙)。報導這類娛樂圈風月事件就一定要有「風月照」來堅固消息的真確性?其新聞價值真的值得放在A1(頭版)?是市場需求?還是各大報總編合作製造更大的需求?


「戲子無情、婊子無義」太陽底下無新事,以前有的,以後都會有;藝人請求人家尊重其私生活,倒不如跪求報紙、雜誌尊重其私生活好過啦,將「娛樂圈風月事件」升格為「港聞頭條」的是各大報總編而不是小市民呢!


新聞自由是代表著總編輯您們有權選擇登什麼新聞!不是說「傳煤」負有教育市民的責任嗎?擁有新聞自由的總編輯們,您們打算用幾星期連載的風月小說來教育市民什麼呢?程翔、喻華峰、師濤,這些人的新聞價值在那裡?


記得幾年前有這樣一位人物,「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、哲學碩士及中國文化研究哲學博士;加拿大維真神學院基督教研究文憑及道學碩士。研究範圍以中國基督教歷史為主,包括:中國基督教史、香港基督教史、華人教會的屬靈傳統、中國本土釋經問題、華人神學與本色化的有關課題、宣道會的歷史與信仰,及歷史神學與相關課題。」出版了一本書。擁有這樣博士銜頭的人物所寫的書一般而言可信性都是高的,誰又會把博士銜頭作賭注?以此成本作賭可以贏得些什麼呢?


這位「博士」用中國共產黨當年控告「一位神的僕人」資料,寫了一本書,引發許多的爭論,而問題核心就在於那些資料的可信性有多高?


我們這年青的一代還沒有機會見識當年中國共產黨手段,但卻能看見今天的共產黨是如何對付政治異見者(程翔、喻華峰、師濤);連「共產黨」也不相信「共產」的今天,當年那些資料可信嗎?


請問寫歷史或研究歷史是根據於事實呢?還是根據於道聽途說呢?一個朝代還沒終結,當權者仍然在位,而對此朝代所作的評價,除了歌功頌德外還能中肯嗎?若那些資料是真實的,共產黨當其時自會大書特書,照片自會不斷發放;何須「研究中國基督教歷史的博士」這麼辛辛苦苦地尋找這些道聽途說的資料?


若要上鋼上線的話,學院以「學術研究」為根基所編寫出來的書卻沒有事實根據,學術的可信性在那裡?「鞭屍梁」領導的學院恐怕已收生不足吧!聽聞(博士聽聞我也來聽聞)「鞭屍學院」的前院長在年少時攻讀「博士」學位時也曾搜集過類似的資料準備出書,現在卻由後輩代勞了。攻擊「神的僕人」可以拿高分嗎?還是名聲可以快速火紅?


聽聞長輩中有這樣的話:「入錯神學院,做錯傳道人,禍害全教會......神學院不僅供應知識,更 "模造了神學生的思想模式"。」


記這些事使我更緊記:「書本的可讀性是靠內容而不是靠銜頭,人的可信性是聽其言觀其行。」

Wednesday, January 16, 2008

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aining a title

凌晨時分,小兒子仍在電腦前忙碌著。那之前的週末,他的哲學課 (Theories of Knowing) 小組聚在一起討論,如何進行老師給的功課:儒家學說與道家學說的比較。然後大家分配工作,有人負責作壁報,有人負責寫草稿,兒子被交代的任務是校對並打出最後成品。

那個晚上他一直忙著修改,因為寫草稿的那兩個同學作的很草率,內容錯誤百出,又拖到期限的前一天才電傳給他。他幾乎每一段都得重寫,還不時要我看寫的對不對 --- 誰叫我多事,告訴他我們高中時,論語是必讀的;而在大學時,也稍稍涉獵老莊學說。

正在忙碌時,他的好友 Gordon 傳來他那組的作品,請他幫忙過目,內容是否正確。他們那組是探討佛教與印度教的異同,那個孩子也是負責理出最後的報告。兒子暫放下手邊的工作,去讀那篇報告;接著就 MSN 過去,兩人就討論起來。

如此幾回合,眼看都快一點半了,我要兒子趕快收工,他說不行,明天小組就得上台報告,他必須把成品弄出來。我說那就先忙完你的,不要自顧不暇,還去管別組的報告。兒子只含糊的說 Gordon 的小組也是把爛攤子丟給他,讓他也是忙得焦頭爛額的。幸好兒子幫他找出一個大錯誤,得以及時更正。

隔天他放學回來,蠻開心的告訴我,老師說他們的小組報告寫的很詳細,稱讚他們肯用心。我問他:Gordon 他們那組的報告原先到底那裡出錯?他說:佛家學說裡是沒有「神」存在的,佛陀也不是神,可是那個組員亂寫,還說佛教拜很多神。如果他們就這麼上台去報告, 一定拿到 F 的成績。 Gordon 也不太清楚,所以他才要我幫忙。

從台灣的升學和競爭的情況出來的,我很快就想到:兒子和 Gordon 的高中總成績幾乎無分軒輊,兩人只差 0.25 的積分。按排名,那時 Gordon 是 Valedictorian,兒子是 Salutatorian ( 第二名 ) 。如果 Gordon 的小組報告沒寫好,因此拉下他的 TOK 成績,那麼兒子要超前是輕而易舉的。可是在自己那麼忙碌時,他還是選擇去幫助好友,沒有一點壞心眼,打算故意隱匿,不去指正。

我想了想,還是問了他:如果你不糾正他們的錯誤,你的 TOK 成績一定比 Gordon 的好,對不對?他看了我一眼,馬上就明白我真正要問的,「媽, It is just a rank 。 To me, 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aining a title 。 ( 那只是一個名次而已,對我而言,作對的事情,比得到一個頭銜更重要。 ) 」我激動的抱住他,為他在極年輕的時候,就有清楚的價值觀,知道怎麼作抉擇,而衷心感謝神 。

節錄自:深夜的抉擇。這故事,有幾點值得留意的地方。
1. 先要有一位好媽媽(教會)從小教導他應當如何做人(認識神),他才能明白什麼是 right thing。

歷代志上 28:9 我兒所羅門哪,你當認識耶和華─你父的神,誠心樂意地事奉祂;因為祂鑒察眾人的心,知道一切心思意念。你若尋求祂,祂必使你尋見;你若離棄祂,祂必永遠丟棄你。

申命記16:19 不可屈枉正直;不可看人的外貌。也不可受賄賂;因為賄賂能叫智慧人的眼變瞎了,又能顛倒義人的話。

2. 在艱難的環境中,仍然能幫助人,又能完成自己的工作。這是需要他本身在事先已經掌握了儒、佛、道三家的重點及強與弱 (對所有的工作內容都已經深入了解過),方能助已助人。這要有許多課外閱讀的時間和認真地讀過,才能掌握並運用。

但以理書1:17 這四個少年人,神在各樣文字學問(學問:原文是智慧)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;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。

3. 朋友不需多,弟兄不可少。
箴言17:17 朋友乃時常親愛,弟兄為患難而生。
箴言18:24 濫交朋友的,自取敗壞;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。

Tuesday, November 20, 2007

Evan Almighty (王牌天使續集 / 嚟多件衰鬼上帝 / 冒牌天神2)

Evan Almighty 一定要租嚟睇!

有人祈求耐性,上帝會賜他們耐性,抑或有耐性的機會?

有人祈求勇氣,上帝會賜他們勇氣,抑或表現勇氣的機會?

有人祈求一家團結,上帝會向他們傾注溫暖感,抑或賜予他們互愛的機會?

朋友您正在祈求甚麼?

Monday, November 19, 2007

主懷安息

江城子 蘇軾

「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,千里孤墳,無處話淒涼。縱使相逢應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夜來幽夢忽還鄉,小軒窗,正梳妝。相顧無言,惟有淚千行。料得年年斷腸處,明月夜,短松岡。」

這是古人對逝者的懷念,面對生死之間的鴻溝那份無奈,非外人道哉。


今日我們已經知道並認識生與死的解決辦法,對我們這些認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,死後在樂園有我們再相聚之處,所以死對我們並不可怕;可怕的是死後不能與不信的親友相聚,這才是真正的生死兩茫茫。


約6:53-56 耶穌說: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,不喝人子的血,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。吃我肉、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,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。我的肉真是可吃的,我的血真是可喝的。吃我肉、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,我也常在他裡面。


約14:1-3「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;你們信神,也當信我。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;若是沒有,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。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。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,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,我在那裡,叫你們也在那裡。

對已在主懷安息的弟兄姊妹,我會懷喜樂的心去與她說「天家再會!」

Saturday, September 08, 2007

基督門徒福音會 - 是異端嗎?


2007年8月5日講座 萬得康牧師見證片段

Thursday, June 21, 2007

大政府幻覺

摘錄自:Hong Kong Media Buster

英國牛津大學 教授 Richard Dawkins 著作的《上帝幻覺》(The God Delusion),指「上帝」這個信仰並不理性,亦沒有科學根據。書本暢銷,一時間亦令「上帝是否信得過」成了西方傳媒的熱門話題。

你當然不會預期這類辯論會在香港傳媒出現。不過,之前的《中大情色版》事件,卻引來不少本地傳媒知識分子對基督教團體的批判,部分更把事件說成是「美國新保守主義嫡系傳人」在香港發動的「道德聖戰」。

筆者並非宗教專家,但清楚不過的是,批評基督教在傳媒界已不是一個禁忌(當然,如批評的對象換了是回教,情況將截然不同)﹔傳媒知識分子普遍將傳統宗敎視為與理性無關的個人行為,當中沒有對或錯﹔指上帝存在只是「幻覺」不但不是禁忌,反而代表思想「進步前衛」。

沒有了「上帝幻覺」,可不代表我們的傳媒知識分子便會更理性、更科學。事實上,大部分只不過是轉換了崇拜的對象,改為迷信「全知全能」的大政府,認為可以透過的干預和管制,將社會改造成人間天堂。

網上報章 TCS Daily 評論員Karl Reitz回應《上帝幻覺》等言論時便 指出當人們不再相信有神存在時,各式各樣的「世俗化宗教」(secularized religions)便會應運而生,當中包括盛極一時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,以及目前方興未艾的福利主義和環保主義。

為甚麼會這樣?因為追求一個無憂無慮、幸福快樂的天堂,一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,沒有了上帝的天堂,人們只會轉而在地上尋找。抓緊這個機遇,「世俗化宗教」便可以大力促銷他們的大政府崇拜,令信徒相信可以把社會改造成一個沒有階級剝削、沒有貧窮、「與大自然和諧共處」的人間天堂。

例如,現今的左翼環保運動,便集合了一切宗教的元素:環保團體變成了可以預言「生態大災難」的「先知」,宣揚以電腦模擬推算出來的「全球暖化」末日論,個人消費行被視為「破壞大自然的原罪」,「救贖」的方法則是透過政府的干預和禁制,「淨化」我們的浪費習慣,為下一代(來世)創造一個「大自然伊甸園」。

(可伸延參看本網之前評論)有人可能會問﹕「世俗化宗教」又有甚麼不好?首先,宗教信仰是建基於教條,而非理性和科學,所以我們要「政教分離」,防止有人利用政府的權力,把自己的教條強加於我們身上。可是,環保主義等世俗化宗教,卻往往以「科學」作為包裝,鼓吹政府干預,以實踐他們「改造社會」的宗教目標。

政府的干預,實際上就是對個人自由的限制,其結果往往是越攪越糟﹕訂立最低工資保障低薪工人,反而削平了他們以低薪競爭的優勢,令失業率更高﹔立法限制自由以維護公平,結果就如佛利民所說的,到頭來自由和公平兩者皆失﹔在環保分子鼓吹「農藥危害大自然」之下,各國政府魯莽地禁制了有效農藥 滴滴涕 (DDT),結果釀成了非洲瘧疾橫行的災難。

更壞的是,一個沒有上帝「看管着」的世俗化宗教,往往會狂妄自大到荒謬的地步﹕例如認為人類的力量可以「拯救全球氣候變化」,把氣溫變化「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」﹔他們更不相信自然界的災害是「上帝的意旨」(Act of God),於是把風暴、乾旱、水浸等天災通通歸咎於人們「不環保」的消費行為。在這種教義之下,人類反而變成了一種令「地球先生」生病的病毒。

話說回來,上帝是否信得過?這的確不能以科學解釋,不過,歷史經驗卻告訴我們,一個沒有上帝的社會,往往會變成一個「大政府幻覺」的温床,培養出大批迷信政府干預的信徒。這些「大政府」信徒亦不會像上帝般仁慈,等待我們死後才審判我們的罪過。他們要的是政府從速立法,馬上就要懲罰我們「褻瀆大自然」的原罪。

他們是否正在反証上帝是有存在的必要嗎?上帝的存在是由「人」來決定嗎?記得小孩不笨裡的名句﹝大人話:It's for your own good!﹞

聖經教導我們要在主裡孝敬父母、尊敬在上位的官,但我們有必要相信「無上帝的大政府」嗎?

Saturday, April 28, 2007

點解要屬靈(加長版)

A F C V a n c o u v e r 他們使用現代科技作為工具,唱出現代教會內的問題,由粵語填詞、唱功到剪接上網,都見度係經過一番心思,並非 "巴士亞叔" 之流可比。

Wednesday, February 14, 2007

耐性的目標

不經一番寒澈骨,哪得梅花撲面香!艱險我奮進,困乏我多情。

詩 篇 Psalms 119:112
我 的 心 專 向 你 的 律 例 、 永 遠 遵 行 、 一 直 到 底

馬 太 福 音 Matthew 24:12-14
24:12 只 因 不 法 的 事 增 多 、 許 多 人 的 愛 心 、 纔 漸 漸 冷 淡 了 。
24:13 惟 有 忍 耐 到 底 的 、 必 然 得 救
24:14 這 天 國 的 福 音 、 傳 遍 天 下 、 對 萬 民 作 見 證 、 然 後 末 期 纔 來 到 。

約 翰 福 音 John 13:1,3-6
13:1逾 越 節 以 前 、 耶 穌 知 道 自 己 離 世 歸 父 的 時 候 到 了 。他 既 然 愛 世 間 屬 自 己 的 人 愛 他 們 到 底
13:3 耶 穌 知 道 父 已 將 萬 有 交 在 他 手 裡 、 且 知 道 自 己 是 從   神 出 來 的 、 又 要 歸 到   神 那 裡 去 、
13:4 就 離 席 站 起 來 脫 了 衣 服 、 拿 一 條 手 巾 束 腰 。
13:5 隨 後 把 水 倒 在 盆 裡 、 就 洗 門 徒 的 腳 、 並 用 自 己 所 束 的 手 巾 擦 乾 。

希 伯 來 書 Hebrews 3:6
但 基 督 為 兒 子 、 治 理   神 的 家 。我 們 若 可 誇 的 盼 望 和 膽 量堅 持 到 底便 是 他 的 家 了

啟 示 錄 Revelation 2:25-26
2:25 但 你 們 已 經 有 的 、 總 要 持 守 、 直 等 到 我 來
2:26 那 得 勝 又 遵 守 我 命 令 到 底 的 、 我 要 賜 給 他 權 柄 制 伏 列 國

以上的聖經節都是有一個明確目標,忍耐、遵守、堅持、盼望和膽量...這些詞彙都帶著會完成任務的盼望。

您盼望得著神所賜的權柄嗎?為基督得勝又遵守祂命令到底吧!

您盼望基督來冶理神的家嗎?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、堅持到底吧!

您盼望弟兄姊妹嗎?為他們洗腳吧!

您喜愛神的律法嗎?遵行到底吧!

我們在 "忍耐" 之前要問,因何忍耐?為何忍耐?有許多是事情是無忍耐的必要,忍耐唯一目的是完成更大的目標,若目標不清、不明,那樣的忍耐是沒有意義。

Tuesday, December 26, 2006

讀第一手聖經的好處

近日,聽到幾位不同的弟兄姊妹說,讀 2手的聖經壞處。

"讀 2手的聖經" 這話不是說讀舊了的聖經,而是說,人家讀過聖經後再 講/寫 出來給您的 道理/文章。

他們都不約異同的表示,人家咀嚼過後再吐出來給你吃的會是好東西嗎?這些東西吃得多會對身體好嗎?例如:系統神學,把神的說話左切右割,之後再給你,這還是神的說話嗎?這樣就是認識神?了解神?

這是很好的提醒,神的說話,是應該由神那裡(聖經)直接穫得的,通過他人,往往會變成對人依賴,令(他人)變成我的偶像,對神的話語
曉得 更少,對經歷 神 更是沒有好處。我應該直接地讀聖經,讓聖靈通過聖經在我裡面說話/作工,使我真經歷神那純全可喜的旨意。

偶像 是什麼?有人說:當高舉人過於神的時候,這就是 偶像

Friday, May 26, 2006

十字架 vs 受苦 / 苦修 / 修行

講時:一九四○年十一月十九日
講地:不詳

十字架的愛

俞成華弟兄問:
馬太五章的話,到底如何能彀實行出來?我們在每天實際的生活上,仍然常常活在天然的生命和肉體裡,如何能實行主在馬太五章所命令的?

答:
人的神經系統,是不能彀有重負的。若是有了重負,人就會把重負卸到身體上,而使人生肺癆,或是心臟病等。但人若是不能把重擔卸到身體上,他的神經系統就要生病,嚴重的就會『發瘋。』無論有了甚麼不平、罣慮、重擔、氣憤等,以身體為出路,這是第一個方法。

第二個方法,就是神經自己去抵擋。若是抵擋不了,就會生病,就要發瘋。馬太五章的事若發生在基督徒身上,按天然說,是很難的,是會在身體上生出毛病的。忍耐的人,多是瘦的,因為他是靠著自己去作的。若有人對你作了像馬太五章所說不平的事,你該立刻將這擔子放到靈裡去。你自己不背,主替你背時,這就是十字架。十字架就是主作,不必你作。十字架與行為乃是相反的。有行為,就不要十字架;有了十字架,就不必人自己去作。

今天,若是一個你所愛的人,要你與他同行,要你把外衣給他,這定規是容易的事。你不怕對方要,你只怕對方不要。就如與情人同走,也許二十里都不會覺得累。所以,人能實行馬太五章,乃是根據十字架的愛。有了這個愛,就容易了。

許多人乃是想『作基督徒』,但是神沒有說過要我們去作基督徒。十字架對你身體的健康是好的;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十字架,是因自己背重擔,自己忍受。十字架對你的神經系統也是好的;當你將一切放在十字架上時,一切的難處就都消滅了。

許多基督徒,不能在世上活得長久,乃是因為他們以身體來承擔一切的難處。這是修行,而不是馬太五章;這是苦修,而不是生命的流露。所以,凡一切由自己去忍受的,都不是十字架。我還沒有看到一個基督徒,他的身體和神經,彀強到能背負一切苦難的地步。我們乃是『是』基督徒,而不是『作』基督徒。

希伯來一章三節說,主用祂權能的話托住萬有。神都敢將萬有交在主的手中,何況你和我,難道不敢將事情交在主的手中麼?神若是只給我們馬太五章,而不給我們十字架,神就是殘忍的。人所注重的是工作、熱鬧、興奮,再進一步就是作好。這不過是汗流滿面,纔得糊口,這乃是舊約。新約乃是你不作,讓基督作。(加二20。)

我對於一件事情,或是一個東西,還沒有一種熱切到非得著那件事,或那個東西,就不能過去。但有的人,乃是這樣的。好像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的熱切。神是有能力的,所以禱告的人,就不需要那麼花力氣。

許多基督徒的生活,還是活在行為上,以為這乃是神要我這樣作的。若神不要你作了,你將如何?不錯,是神和我們人都作,但必須問作的動力來源和目的是甚麼。今天基督徒的生活,乃是一種頂自然的,而不是勉強的生活,因為我們裡面有神的生命。

有一位老姊妹住在鄉下,兒子是水手,航海在外,所以她只好一個人住。一夜,賊來偷東西,搬箱子。老人家聽見聲音,就點上燈,起來看看;他看見賊,就問賊說,『要不要幫你搬?』又問他,『你要趕路麼?』就煮麵給他喫。到天快亮時,賊喫了一碗麵,東西不拿,就走了。這個老人因裡面沒有恨惡的心,只有愛;她並不知道馬太五章裡山上的教訓,但是她裡面有聖靈生命的律,所以能這樣對待賊。

在永世裡,許多事情都還能再有進步。但是在今天,神給了我們一個已經完全的東西,就是愛,在今天在地上就得完全的。主說,『所以你們要完全,像你的天父完全一樣。』這就是馬太五章所說的完全,就是十字架的愛裡的完全。

真正背十字架的人

凡被釘的,就沒有受傷,有受傷的就是沒有被釘。釘在十字架上的,乃是王。為小者,就需要被赦免;坐在寶座上的,乃是能赦免的人。許多人在受苦的時候,尋找人的同情,人的可憐。當基督被掛在十字架上時,乃是一個王。(太二七37。)祂能赦免人,不歸咎於人,為人禱告等等。而且從祂有東西賜給人:祂流血赦免了人的罪,流出水來,把生命分給人。所以,只有在十字架上的人,纔是大的人。

基督死時,不是逃,乃是大聲喊叫,將靈魂交在父的手?,然後氣就斷了。當一個基督徒受苦的時候,我只是憐憫他;而當一個基督徒背十字架的時候,我乃是尊敬他,佩服他。我要低下頭來說,『這個人是認識神的。』人為主背十字架,我願意用我的膝走到他那裡去,好像東方的博士送禮物給主一樣。

司提反是被石頭打死的,請你記得,打司提反的人是小的,司提反是大的。司提反乃是跪下大聲禱告,並非被打倒在地而禱告。那時的情形是何等的難,但是一切的聲音,竟能不攪亂他的求赦免打他的人的聲音。這樣的人,沒有一個人敢憐憫他,只有尊敬他。

一個受苦的人,不一定背十字架。我知道有一個人,二十年來,都不曾背過十字架,因為他缺少在十字架上作王的態度。我從來沒有聽過在十字架底下的人,赦免上面的人,也沒有聽過人赦免神;只有聽過在十字架上的人,能赦免人。這些話不是對驕傲的人說的。只有被釘的人能赦免,能愛,能陪人走二里路,能給人外衣。一個背十字架的人,從不可憐自己,也不需要人的可憐。

Tuesday, January 24, 2006

牛在場上踹穀,不可籠住牠的嘴?

查考此句,聖經有以下 3 段:
(申 25:4 ) 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,不可籠住牠的嘴。
(林前 9:9 ) 就如摩西的律法記著說: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,不可籠住牠的嘴。難道神所掛念的是牛嗎?
(提前 5:18) 因為經上說: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,不可籠住牠的嘴;又說: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。


保羅在 2 封不同的新約書信中,引用舊約(申 25:4) 牛在場上踹穀 的事情作比喻。
(林前9章) 說的是靠著福音養生的事情。
(提前5:17-19) 說的是教會管理上的事情,特別提到教會監察長老及傳道人 的事情。

無須引用原文,我們都能看見 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 在現今的世代是非常明顯及該當行的真理。然而,為何明顯的真理在那時代要一提再提?教會內政被教會中弟兄姊妹質疑如何處理?

(提前5:17-19) 保羅對教會在金錢使用上的答覆是:﹝先是﹞要注意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;﹝後是﹞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。

(林前9章) 保羅對教會在 可用的權柄上 答覆是:有權柄用的。
然而保羅自己卻有更高的榜樣
(林前9:15) 但這權柄我全沒有用過。
(林前9:16) 若不傳福音,我便有禍了。
(林前9:17) 我若甘心做這事,就有賞賜;若不甘心,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。
(林前9:19) 我雖是自由的,無人轄管;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,為要多得人。
(林前9:25) 凡較力爭勝的,諸事都有節制,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;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。
(林前9:27) 我是攻克己身,叫身服我,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,自己反被棄絕了。

這裡保羅更高的榜樣是有權而不用權,以心為法。為要得更多的靈魂。這才是我們信耶穌的人應當要學習的生命深度

願神保守 已得工價的,使他們不要忘記責任已經託付了給他們;到交帳的日子,多得的要向誰多收。

願神保守甘心放棄這權柄,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,得更多的靈魂,得那不能壞的冠冕。